近日,前NBA球員香波特接受了采訪,和托尼-阿倫展開了一番“得分哲學”的探討。我不禁想,香波特這話兒簡直就像在對著無數未能成名的“防守專門戶”們說,不要擔心你們的付出可能被人忽視,你們其實早已默默撐起了一片天。

香波特提到,很多攻守兼備的球員一輩子都在默默奉獻,為何卻不被認同?當然,言外之意是,盡管他們無法鎖住每一個得分機器,但至少在防守端,他們是鎧甲,是士兵。這樣的努力應該值得一聲贊美,雖然在得分機器如潮水般湧現的現代NBA,這點努力往往被輕視。
托尼-阿倫則像是在附和這位前輩,強調團隊的默契與配合。聽他的話,似乎這幫球員就像是摔跤手一樣,雖然最終的勝利不在自己手中,但絕對不能少了他們的“表演”。畢竟,誰不想在這個得分如潮的時代裏,秀出兩手好球呢?
香波特進一步挑戰了教練們那一套過時的思維:只要你保持平穩的場均得分就行?餵,誰還記得那場比賽嗎,給我個擋拆,我就連投幾記三分,照樣能把我職業生涯的得分拉到17-20分。可當他一想到身邊有“時間機器”安東尼、斯塔德邁爾那樣的重磅選手,以及毫無疑問的得分大師們,比如歐文與詹姆斯時,是時候轉變角色,甘願擔當“鬥犬”,為球隊奪冠而戰。
“你到底是想要一枚香噴噴的冠軍戒指,還是追求那場均20分的虛榮?”香波特的話似乎戳中了每個衝著場均得分而來的球員的痛處。在這個明明應當是團隊合作的舞臺上,怎麼就總有人沈迷於個人數據呢?真是有趣,值得深思。